长平之战:赵国由盛转衰的折点

韩鹏
2024-01-30
来源:赵都文化

长平之战:赵国由盛转衰的折点


□韩鹏




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在今山西晋城市高平,发生了一场深刻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战争。

高平,春秋时称泫氏,战国时叫长平,北魏至今称作高平,这场战役被史家称为“长平之战”。

此役,秦举全国之力投入长平战场,在白起高超的战术指挥下,秦军大胜。赵国因系列战略误判与错误应对导致完败,前后损兵达45万人,仅最后在战场被阬杀的将士即达40万人之巨,为世界战争史上之绝见。

经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积极开疆拓土,赵惠文王时期名将柱国、群贤经营,称雄于战国之林的赵国,遭此毁灭性打击后国力骤衰,一蹶不振。从此,再也无力阻挡强秦东并六国的步伐。





01


高平,地处山西东南部晋城市的太行山西南边缘;和顺,地处山西东部晋中市的太行山之巅。两地直线距离仅150多公里,从空中鸟瞰,一条蜿蜒的太行山像拉链一样,将其一南一北紧锁密连。

在赵与秦的战争对抗史中,和顺、高平这两处地缘相近的所在,不仅具有历史地标意义,而且厮杀在这两处战场的格斗双方相同,甚至流洒在这里的血液都系出一脉,**区别是胜负角色的互换。

前270年,秦军越过韩国进攻赵国,赵奢率领赵军在阏与(和顺)对战秦军,取得大胜。阏与之战不仅使威行诸侯的强秦遭受了从未经历的**失败,从此不敢再向赵国贸然进军,而且还导致秦国政坛发生地震。此战后,以军事打击为扩张战略的穰侯魏冉被罢相,代之以范雎走上政治前台,秦国改行“远交近攻”的蚕食战略。

仅仅10年后的前260年,赵奢之子赵括率领赵军在长平对战秦军,结果惨败,长平之战使赵国被打残,由此走入苟延残喘的一片风雨飘摇之中。

面对来犯的秦兵,一对赵姓父子肩扛帅旗,先后率兵从邯郸西进滏口,登上太行山。一个让和顺或曰阏与之地,成为赵人大捷后朗笑的山巅;一个让高平或曰长平之地,成为赵人惨败后呜咽的谷底,其父子二人的命运竟如此不同,给赵国带来的国运也如此大相径庭。

造化弄人,历史弄人!

本来,在秦的战略扩张图中,赵国并没有被其列入首批打击对象。在阏与之战中被赵国击败后,赵向秦展示了自己的雄厚实力,秦昭王为之反思,原先的无差别打击方式的确不可行。

于是,在范雎入秦为相后,秦昭王欣然接纳他提出的“得寸即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的远交近攻战略理念,进而调整战略主攻对象,确定与秦为邻的魏、韩为首要吞并对象,对稍远的楚、赵、齐等国暂时采取拉拢政策。范雎提出,“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枢”,进而明确秦国的**个灭国对象为韩国。

其具体军事步骤,则是应侯范雎划定的“举兵而攻荥阳,则成皋之路不通;北斩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兵不下;一举而攻荥阳,则其国断而为三。魏、韩见必亡,焉得不听?韩听而霸事可成也。”(《战国策·秦三》)

秦对韩的征伐,的确是按照这个既定节奏进行。

前265年,秦军攻克韩国少曲(今河南济源东北)、高平(济源南),断绝南阳地区与太行山以北区域的联系;前264年,白起率军攻占陉城(今山西侯马北),并在汾水边筑城,切断了临汾与上党之间的通道;前263年,白起攻占韩国南阳,断绝太行道;前262年,秦军又兵分两路:一路由五大夫王贲占取荥阳;一路由白起占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如此,韩国被截成三段,其上党地区与韩国国都新郑之间交通完全断绝。在此情况下,惊恐万分的韩桓惠王派阳城君到秦谢罪,请求献出韩上党地区土地以求息兵。

《战国策地名考》曰:“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因其地势险要,上党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

位于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大地,四面大山大河,被古人形象地称为“表里山河”之地。因山河形便,这片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形成了今天的山西省。

在山西西南角有两个盆地——长治盆地(古称潞州)、晋城盆地(古称泽州),它们的海拔比太原盆地平均高两三百米。其东部、东南部系太行山脉,西南部为王屋、中条二山,西面是太岳山脉,北面则为五云山、八赋岭。因而古人把这块太行、太岳、王屋山之间的凸出区域视作一块悬在天空的高地,命名上党,意思是“上与天同党”,荀子将其称为“上地”。

上党,在春秋时为晋国属地。韩、赵、魏三家分晋后,此地为三家边界,三晋分别在上党有自己的领地。因此到战国时,韩、赵、魏在这里均设有各自的上党郡。魏上党处于此地域南部,韩、赵上党在北部,具体来说,丹水、潞水上游以西地区属韩,二水上游以东至太行山一线属赵。以唐朝行政区划,韩国有整个沁州、潞州西部及晋州东部地区,赵国则有整个仪州及潞州东面大部地区。

赵上党与赵都邯郸之间,太行山横亘其中,交通为之阻隔。冯亭所献的上党17城即为韩国上党,而秦、赵决战的长平之地则是赵国上党。

按说,韩王已下令献上党与秦,这中间应该不会发生什么问题。打破秦、赵、韩三国统帅原有计划的,是韩国上党郡守冯亭。

冯亭清楚,上党明明白白已守不住,而将之献给秦,又实在不情愿。于是,他想借力打力,利用赵国力量来坚持抗秦。他认为,“郑道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于是,冯亭派人向赵孝成王呈报,上党官民不愿落入秦国,而想将韩上党郡17座城池全部献给赵国。

“突然来了一个机会,空空的没有目的……噢,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我们的欲望!噢,我们有了机会,就要表现我们的力量!”崔健摇滚歌曲《投机分子》中这样唱道。

           

02


前262年,当韩国上党这块带着四溢油香的馅饼,被隔空抛到赵孝成王面前时,年轻的他才刚刚继位4年。

就在3天前,赵孝成王做了个奇怪的梦:他穿着左右两色的衣服,乘飞龙上天,没飞到天上就坠落下来,然后看见地上金玉堆积如山。第二天,赵孝成王召筮史占卜,筮者告诉他不是好兆头。梦见穿左右两色衣服,是残缺;乘飞龙上天没到天上就坠落下来,是有气势但没有实果;看见金玉堆积如山,是忧患。(《史记·赵世家》)

纵观一本《史记》,赵家人可谓最擅长做梦,从赵盾梦见叔带先哭后笑,到赵简子梦到第七代子孙娶孟姚,再到梦见后代将有革政而胡服、并二国于翟……赵家先人的梦预兆奇准,无不应验。可惜,年轻的赵丹太不把自己的梦当回事了。

梦,万一要是成真了呢?

面对巨大的诱惑,赵孝成王找来叔叔平阳君赵豹、平原君赵胜商量。赵豹认为,无故之利是祸,不能贪得,“秦蚕食韩氏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之地也。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小弱顾能得之于强大乎?”

赵孝成王说,出动百万大军进攻,跨年逾载也不一定能得到一座城,现在人家把十七座城邑当礼物送给我们,这可是大利。赵胜也认为:“无故得一郡,受之便。”于是,赵国派出赵胜喜气洋洋地前去接受韩上党城邑,并封冯亭为华阳君。

因平原君劝赵孝成王接受韩上党之地,司马迁评价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但站在当时的战略视野来看,赵国接受韩上党不仅不错,而且极为重要和必须。

如若韩上党被秦吞并,秦的河西、河东、南阳地区就会与上党连成一片。此前,秦兵只有通过殽关、函谷关向东,再跨过魏、韩,才能转而向北进攻赵国腹地。占有韩上党后,秦军则对赵直接形成西、北、南三面夹攻邯郸的态势。而赵国占据韩上党,那么就把抗御秦兵的防线,设置在远离邯郸的上党高地。

错误的,是赵国接下来的系列战场应对。

前261年,秦军攻占韩国缑氏(今河南偃师南)和纶氏(今河南登封市西南),将河内、南阳地区完全控制,并彻底切断韩国首都新郑通往上党的轵关陉、太行陉、白陉等太行山重要孔道。

前260年,秦派左庶长王龁向韩国上党地区进军,并迅速占领此地。赵国军队驻扎长平,以接应从韩上党地区逃亡而来的百姓。四月,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起进攻,赵国派廉颇为将迎战,秦赵长平之战爆发。

秦国怎么在冯亭将上党17城献给赵国两年后,才对上党发起进攻?

在秦国的战略预判里,拿下韩国野王,切断上党与新郑连线,孤悬在外的韩国上党已是自己囊中之物。不料,横空却蹦出来摘桃子的赵国,将韩上党毫不客气地收入自己箩筐。这使得秦国不仅异常恼火,而且不得不对韩、赵连在一起的整个上党地区进行再审视,并重新调整战略部署。

10年前的阏与之战,让秦国认识到,越过韩、魏而直接攻赵,这在军事地理上完全行不通。所以,先灭韩、魏,继之才能夺赵。但赵国将韩上党并为己有,使赵上党与韩上党连为一片后,却提醒了秦国,长平高地的战略地位不可忽视。因为占有了上党,秦军即可从此出兵下太行,挥师东向,通过滏口陉直取赵都邯郸。

上党控扼太行八陉中的四陉: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前三陉是河内进入上党的太行重要孔道,滏口陉则是上党通向邯郸的要道。故而,秦国并没有在赵国接管韩上党后,立刻怒而进军,而是从战略角度出发,先攻取韩国缑氏、纶氏,牢牢控制住轵关陉、太行陉、白陉,然后才派王龁率军向上党进发。


图片

长平之战秦、赵双方攻防示意图


此时,拿下韩上党已不是秦国目的,它还要夺取赵上党,最终使整个上党地区成为灭赵的战略高地与进攻的桥头堡。

这是赵国所决计想不到的。《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

从中可以看到,在前260年1月到3月,秦军迅速攻下了被赵占据的韩上党地区。从4月开始,秦军进攻赵国上党,赵国为此派廉颇到长平抵御。

尽管是名将廉颇出马,但战事进行得异常艰难,尤其对于赵军一方来说。先是赵军击伤了秦侦察兵,秦侦察兵斩杀了赵军裨将茄;6月,秦将王龁率军攻取赵军两个重要军事据点,并俘获四名赵军都尉;7月,赵军筑起壁垒,不再应战。于是,秦军再次发起强攻,又俘获赵军两名都尉,攻破赵军阵地后,攻占赵军西边营垒。廉颇败退至丹河东岸,修筑壁垒,自此固守不战,无论秦军如何叫阵挑战,赵军再不出兵。

韩上党17城被秦国迅速占领,不仅到嘴的馅饼丢了,而且派到长平的赵军连连损兵折将,廉颇在持续败仗后最终龟缩不出,不敢应战。这让赵孝成王极端恼火,为此,数次派使者到长平前线责备廉颇。

因为前线战事受挫,赵孝成王一度想到要举全国之兵赶赴长平,赵相虞卿也向赵王建议,与楚、魏合纵,积极争取国际力量援助。

《战国策·赵三》载:“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卷甲而趋之,何如?’楼昌曰:‘无益也,不如发重使而为媾。’……虞卿曰:‘王聊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入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合从也,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

赵孝成王最终没有采纳虞卿的意见,而是错误地派使者郑朱到秦国求和。秦为争取时间以加强军事准备,便利用赵国使者前来求和的机会,对郑朱殷勤接待。同时,借此也向各国有意散布秦、赵已经和解的错误信息,以防其他国家出兵援赵。


图片

位于山西高平市永禄乡的长平之战纪念馆



03


尽管铁戟沉沙、陵谷变迁,但今天的山西高平依然在隐约间陈列着遥远的古战场。

长平之战主战场,就绵延在以长平村为中心的丹河两岸,一条南北长30余公里、东西长10余公里的狭长地带。这里,东、西、北三面环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丹河贯穿全境。

长平是上党地区西南方向的咽喉要道。秦军占据河东和南阳后,有两条路线可以进攻赵国:其一为乌岭——空仓岭一线,其二为羊肠坂——天井关一线。而长平是两条线路的必经之处,只要坚守长平,就能断绝秦军对赵国的进攻脚步。

这里的长平关、故关均易守难攻,关隘背后的河谷、平原则利于给养辎重的运输。廉颇选择在这里抵挡秦军,可见老将的智慧。

而且,长平为韩、赵两国在上党的边界,是赵国的西大门。早在长平之战前,赵国在此就应该修有坚固的军事堡垒。正是在已有工事的基础上,借助特殊的山势地形,廉颇从西到东,先后在这里筑起三道防线:

一、以空仓岭为中心,北起发鸠山,南至高平武神山,南北长约40公里的空仓岭防线。空仓岭中央是巨大陉口高平关,为上党、河东交通咽喉。廉颇还在关内的浩山南侧河口、北侧河口,各修建一座鄣城(即今高平古塞和秦城。鄣,为要塞性城堡。作者注)与空仓岭形成犄角呼应之势。这是赵军的最西防线,也是抗秦**道防线。

二、丹河防线。从丹河东岸的赵庄起,穿过大粮山直到高平、晋城交界的上、下城公村,长约40公里,其北端是天险重隘长平关。这道防线是赵军的纵深主体防线。

三、百里石长城防线。西起丹朱岭、逶迤向东经南公山、羊头山、金泉山直至陵川与壶关交界的马鞍壑,沿群山构筑而成的百里石长城。百里石长城,与其西北的西壁垒、东南的大粮山,三者形成三角形结构,在这个三角形内则是长平谷底,便于伏击来犯之敌。百里石长城是第三道防线,也是赵军的最后生命线。

如此,廉颇布置形成了以空仓岭防线为首防,丹河防线为中防,百里石长城为后防的三道铁壁铜墙。

秦军在王龁率领下,于前260年自咸阳经乌岭抵达上党,利用3个月时间拿下了韩上党之地。然后,与赵军在空仓岭防线展开激战。到了7月,秦军突破空仓岭防线,深入到赵军布防的丹河一线。

多次败退后的廉颇,想到了应对方案:一、秦兵来势更猛,士气正旺,应该避其锋芒;二、秦军比之赵军,粮道更远,补给更为困难,赵军应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拖延时间,秦军求速战不得则必退;三、高筑壁垒,养精蓄锐,寻找合适时机进行反攻。

在廉颇指挥下,赵军依仗水道极宽的丹河,又有大粮山、韩王山两大军事制高点,使得秦军无法跨越丹河。秦、赵双方在丹河一带,形成了暂时的战略平衡,陷入僵持战中。

然而,赵孝成王又哪里懂得这些呢?他恼怒于到手的韩国17城得而复失,更恼怒于廉颇军队在前线连续战败,尤为让他怒不可遏的,是廉颇公然怯战不出。

向来惯于打心理战的秦国丞相范雎,此时派人携带重金到赵国散布谣言:廉颇不敢迎战,廉颇太容易对付了,秦国真正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如让赵括来统军对抗秦兵,秦军必败,云云。

并不是赵孝成王听信了谣言,而是谣言恰恰吻合了赵孝成王的思路,他立即决定临阵换将,让赵括替代廉颇。

病重在床的蔺相如听说后,立刻进谏阻止:大王您只是根据赵括的虚名就来启用其人,这是胶柱鼓瑟,赵括只是擅长死读他父亲的兵书,而并不知晓战场上的运兵之变。

赵括母亲听到后,也上书赵王,说赵括绝不可以担任将领,因为赵奢生前就说过:“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而且,老太太根据自己的观察认为:“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原王勿遣。”甚至最后还对赵王说:“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

其时,赵国战神级将领聚集,除却正在长平的廉颇,田单因齐襄王忌惮而在赵为相,乐毅因燕惠王猜忌愤然返赵,再者就是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使匈奴十余年不敢近赵边的李牧。怎么就选中了赵括呢?

李牧需要守边,乐毅其心未附,田单尚不敢让其贸然统军,最终,赵王选定赵括,有秦国反间计的作用,但可以从中看到赵括军事才能,在赵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最重要的是,启用赵括,说明赵孝成王对长平战事并没有放到应有的高度去重视。

赵国在战略误判的路上狂奔。


04


前260年7月,赵括意气风发地走到长平,廉颇则被免职东归。

闻听此讯,秦昭王立刻调整战场指挥系统,秘密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亲自指挥长平战役。改任王龁为副将,同时令军中严守换帅秘密,有走漏消息者杀。

白起,放在世界战争史上看,都是神一样不可思议的人物。因战功赫赫,他从底层士兵干起,一路相继升迁为左庶长、左更、国尉、大良造、武安君。伊阙之战中,他以少击多,斩首韩魏联军24万;东渡黄河,攻取韩国安邑到乾河大片土地,一举夺取了魏国61座城邑,为秦国东出崤函奠定基础;对楚战争中,他拔郢都,烧夷陵,使楚王被迫逃亡到陈;华阳之役,他斩三晋将士13万;此前与赵将贾偃战,他沉赵卒2万人于河;攻韩陉城之役,他斩韩军5万人;攻南阳,他堵塞太行陉,伐野王,他断绝上党道……这一桩桩惊世的战绩,叙写了他卓绝的军事指挥才能。

秘密把武安君白起调到前线,说明秦国对长平战役已全面升级,将之前的局部战争定义为空前的国运对决。

而整个赵国上下,包括它傲娇的青年将领赵括,却统统被蒙在鼓里。

秦方主帅是一位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名帅;赵方主将则是一个“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公子哥儿。更何况,白起的身边还环立着王翦、蒙骜、王龁等一堆名将!

这样的对决,胜负其实已没有悬念。

怎么能坚垒不战,怎么能龟缩不前呢?于是,此前廉颇的战略部署全部被颠覆,赵括一改坚守丹河防线、死拖秦军的战略思路,“悉更约束,易置军吏”,放弃防守,改为主动进攻。

面对轻敌的赵括,白起命前沿部队佯败后撤,诱敌深入,将赵军吸引进秦军主力构筑的袋形埋伏圈;然后派王翦率领25000人的轻兵队伍,溯秦川水绕到赵军后方。赵军由于一味进攻,重兵集结在前线,导致后方空虚,秦军趁此夺占百里石长城防线。

赵军最后一道生命线沦陷,使得长平战场上的赵军与大后方彻底断绝。

而正面战场上的秦军,面对赵军攻势却表现得很拉垮,节节败退,一直将赵军引诱到秦军营造的坚固无比的防守工事前,然后突然发力,使其无法再前进一步。

白起又命蒙骜带领一支5000人的骑兵部队,插到赵军与自己的营垒之间,将赵军首尾分割成两部分,同时切断了赵军粮道。

至此,赵括发现中计被围,下令全军停止进攻,就地建造壁垒,以待救援。

而赵军粮道被截断后,秦昭王又亲自来到河内郡督战。征调河内15岁以上男子全部赶赴长平战场,加封应征者爵位一级,以彻底拦截赵国及其他诸侯国可能派来的援军和粮食。同时,利用赵国使者郑朱来秦求和机会,有意向国际散布秦、赵和解的错误信息,以防他国出兵救赵。到9月,赵军已断粮46天,大批士兵或饿死,或在突围中战死,赵军士兵开始相互残杀为食。

无奈下,赵括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试图突围,但都无济于事。绝望中的赵括,最后亲率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他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军大溃,无力再战的士兵集体投降。

面对庞大数量的赵军降兵,白起认为,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图片

当年考古挖掘现场


图片

长平之战纪念馆中的骨殖坑


阬杀,并非望文生义的挖坑活埋,而是杀死敌兵后,将尸体一层一层堆积起来,每一层之间铺上黄土,在最上面筑土,最终形成一个形似门楼的高大土垒——京观。这种封土而成的京观,一为炫耀武功,鼓舞士气;一为震慑敌方,使之胆寒。

据乾隆版《高平县志》记载:“(高平市)城之左右沿山,南北五十里,东西二十余里,悉秦赵故垒。”东西梁山之间的丹河谷地,即当年长平之战的主战场。

位于高平市西北的谷口村,历史上又叫杀谷、哭头、省冤谷。1995年,在这里的将军岭下发掘出“一号尸骨坑”。从交叠堆积的森森白骨上,依然可以清晰看到刀斫箭穿的明显被杀痕迹,而众多无头之躯更能证明当年的阬杀绝非活埋。

位于丹河西岸的南王庄村西,有座山丘名为“白起台”,方志称这里即白起阬杀赵军后,所起巨大京观之处。

战争已矣,白骨为记。在这片充满杀戾之气的土地上,历朝历代都有层层无名白骨,被水冲、土崩后暴露于野,而后人为之瘗葬的记载。

宋代运判马城,“以前后左右沟壑数十里暴露之骸,毕集而掩葬”;金代高平县令王庭直,“岸崖颓裂,露骨数车……尽载于坟围”;明代高平县令许安遇,将大量骨骸掩埋后,勒“掩骼记碑”于城南关……记载连绵。

从前260年4月开始,到该年9月结束,前后历时6个月的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阬杀赵军共45万人,创造了中国先秦战争史上**的一次歼灭战例。


05

       

长平之战后,白起想立刻翻越太行山,挥师东进,乘胜直击邯郸。

关键时刻,赵国派苏代前往秦国游说秦相范雎,告诉他,如果赵国灭亡,功高勋著的白起必然为三公,您能不能甘心位居其下?不能让武安君再在胸前添加勋章啦。

事实上,经上党之战、长平之战,秦军也损耗惊人。白起后来就对秦昭王说:“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于是,范雎以秦军需要休整为由,建议秦王退兵,接受赵国割让六城求和的请求。

望着本可以轻松长驱直入的滏口陉,负气的白起暗自决定,自此结束自己的军旅生涯。危如累卵的赵国,遂得以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因长平之战,赵括也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唐人胡曾赋诗:“长平瓦震武安初,赵卒俄成戏鼎鱼。四十万人俱下世,元戎何用读兵书?”道光年间曾在邯山书院做过主讲的郝树栗,也在《赵奢墓》中叹息:“可惜生儿不象贤,慢读父书夸将种,呜呼虚声何腾涌!”

因为赵括,赵奢后人甚至都羞于姓赵,而改姓马。

赵括弟弟赵牧的儿子赵兴,在秦灭六国后,被嬴政封为武安侯,改叫马兴。马兴,因之成为汉族马姓的始祖。两汉时马革裹尸的名将马援、绛帐授徒的大儒马融、三国时的马超,都是他的后代。

令人非常不解的是,向来严格根据军功授爵的秦始皇,却对无半点功劳的赵国贵族赵奢之孙马兴,不仅破例授爵,而且还封为了武安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赵奢为惠文王将,封马服君,生牧,亦为赵将,子孙因以为氏,世居邯郸。秦灭赵,牧子兴徙咸阳,秦封武安侯。”

秦国的军功爵位共二十级: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马兴被封为了***别的“侯”。

要知道,在秦功高**、无出其右的白起,也只是被封为没有实际封地的“武安君”,只有应侯范雎、穰侯魏冉因担任秦相,左右国家局面,才能得以封侯。

还有一个例证。前225年,秦灭楚前,嬴政登门去求王翦率兵出征。王翦在灞上与秦王告别前,专门向嬴政索要美宅良田。《资治通鉴》记录道:“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

马兴何德何能,竟然在秦国获得了“侯”这么高的封赏?

秦一统天下后,将六国贵族大姓及豪富12万户迁徙至咸阳,以就近监控,防止滋事反叛,六国贵族于是失去了原先的显贵地位。《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

被无来由骤然封侯的赵兴,在秦国主动改为“马”姓,以与原国姓“赵”保持距离,以示区别,这是什么意思呢?

战国历史波谲云诡,嬴政为人阴鸷狡诈。深藏这背后的历史真相,后人也许永远不会知晓,但藏在典籍中的诸多细节却值得品啜。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嬴政“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前259年正月,秦始皇出生在邯郸时,长平之战刚刚结束3个月,其父子楚,正作为秦国质子居于赵国。而此时,整个邯郸都笼罩在一片哀痛悲愤之中,赵人对秦人充满了刻骨仇恨。

次年,秦国大兵包围邯郸,艰苦卓绝的邯郸保卫战爆发。身在邯郸的幼小嬴政及其父母,陷入随时被杀的绝境。“(秦昭王)使王龁围邯郸,急,赵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军,遂以得归。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史记·吕不韦列传》)

子楚夫人赵姬,是赵国一个豪家的闺女,但这个豪家能豪横到什么地步,可以有胆量且有能力,在举国怨秦、恨秦、抗秦的大背景下,将子楚一家藏匿并保护下来?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载,赵括上长平之前,赵括母亲曾对赵孝成王说:“(赵奢、赵括)父子异心,原王勿遣。”父子异心,是否是一句双关语?

在赵王仍坚持派赵括领兵后,赵母最后请求:“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战国时期,尚没有因将帅兵败而导致家人连坐的法条。更何况,儿子马上要上战场,母亲却无视儿子生死,在此时却为自己提出豁免权,这也太不合人之常情。

那么,赵括的身份就值得大大地打个问号。

赵括与子楚夫人赵姬是否一家人,那个神秘的“赵豪家”是否就是赵括家?

前228年,秦破赵。攻灭赵国后,嬴政**时间从咸阳来到邯郸复仇。“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史记·秦始皇本纪》)谁与嬴政姥姥家的仇这么大,大到值得秦始皇从千里之外跑来当面进行阬杀?他姥姥家到底有多少仇人,其尸体竟然可以垒成一座高大的京观?

答案很简单,曾向藏匿自己的姥姥家发过难,几乎置嬴政父子于死地的所有检举、揭发、声讨、控诉者,都是姥姥家的仇人。

于当时的邯郸城内人来说,这个人数自然是相当可观。嬴政名义上是为姥姥家复仇,其实是在为自己幼年的惊恐生活报仇,为自己的秦国几乎在那时夭折而报仇。

复仇之后,将赵括侄子赵兴迁徙到咸阳,破例封为武安侯,这该是嬴政对曾经有护佑之恩的姥姥家,所做的**报答。

历史的天空中翻卷着大朵的浓云,凝视它,总有无尽的畅想与追问。

文章来源:赵都文化

阅读19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