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涧沟遗址

黄津
2024-02-23
来源:赵都文化

                         邯郸涧沟遗址


                                                      黄津




在邯郸市区西部有一个古老村落,名曰涧沟。

涧沟遗址位于邯郸市涧沟村涧河东岸,遗址为沁河环绕,与百家村、齐村隔河相望,东南与西小屯村紧邻。这里地处丘陵与平原的交界处,植被茂密,四季分明,村庄被绿意环绕,美不胜收。沁河水环绕村庄,给村庄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据记载,明朝永乐年间,一些姓李、安的人从山西迁来此地,并在沟边定居,因沟边常有涧水流淌,故村庄得名涧沟。

而涧沟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它见证了新石器时期的人类在邯郸大地的定居和繁衍。

闻名遐迩的涧沟遗址便在这里。该遗址于1953年被发现,1954年春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先后在这一带发现过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灰坑和小墓两座,出土有陶盆、罐、豆和觚等器物。

1957年,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遗址北部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发现龙山时代和商文化遗存,揭出后冈二期文化、早商、晚商和战国至汉初的遗存。

1958年秋季,北京大学、河北省文化局等单位再次对该遗址展开了考古发掘工作,又在东涧沟村东约50米处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为500平方米。

考古发现,涧沟遗址的文化层厚度约为1至2米,包括龙山文化、商文化以及东周至汉时期三种文化的堆积,其中以龙山文化的遗存最为丰富。

在涧沟遗址中,发现了灰坑、房基、陶窑、水井、埋葬坑等龙山文化的遗迹。其中,在房基内还发现了具有砍伤痕迹和剥皮痕迹的人头骨。此外,还出土了鬲、鼎、碗、浅腹盆、豆、瓮、器盖等陶器,以及纺轮、研磨器、环等物品。

涧沟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邯郸地区的龙山文化、商文化以及东周至汉时期经济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龙山文化遗存中发现的丛葬坑、人头骨的砍伤痕迹和剥皮痕迹,为进一步探索龙山文化的社会性质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

为了保护涧沟遗址的文化遗产,2013年3月,该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举措对进一步保护和研究该遗址的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意义重大。


图片





古老遗址被发现




涧沟遗址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早期。

在这个时期,邯郸地区是黄河下游一个重要的人类聚居地,涧沟遗址的发现,便是当时居民生活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彼时,邯郸已广泛存在人类定居,居民主要以农业为生,同时也有一定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人类社会结构也逐渐形成,人们开始建立起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同时,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涧沟遗址作为当时居民的聚居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考古资料,揭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文化特征。因此,一直有着“先有涧沟村,后有邯郸城”之说。

在考古学领域,邯郸涧沟遗址是中国一处重要考古遗址,被认为是追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历史的重要证据之一。该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考古学家在对邯郸地区进行勘探时,意外发现了这个遗址的存在。随后,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工作展开,揭示了涧沟遗址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发现涧沟遗址后的研究中,考古学家们通过对遗址进行系统的发掘和勘探,逐渐揭示了该遗址的年代、规模和功能等重要信息。通过对遗址内出土的文物、建筑遗迹和人类骨骸等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得以推测出涧沟遗址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同时,通过与其他相关遗址的对比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涧沟遗址的认识。


图片

涧沟村考古发掘现场


该遗址的文化堆积情况为:耕土层下依次为汉代至战国文化层,二里头文化层,河南龙山文化层。二里头文化层深度一般在0.6至1.2米,清理出的遗迹有灰坑40个,瓮棺葬1座,陶窑一座。灰坑一般为椭园形,直径2至3米,底部不平整,内填绿色的腐植质土。有的灰坑周壁光滑,底部平整,坑口与坑底有坡道相通,个别灰坑保留有清晰的本来痕迹,还有灰坑中埋有肢骨被砍掉投弃一旁和切断双脚的人骨架。

文化层及灰坑内出土的遗物十分丰富,龙山时代文化遗存被商代文化层叠压,其中以陶器最多,还有少量的石器、骨器和青铜器。陶器以泥制灰陶,夹砂粗灰陶为主,细泥黑陶较少,纹饰以细绳纹为主,约占57%,篮纹次之,约占9%,还有少量的方格纹、弦纹、席纹和附加堆纹。主要有鼎、罐、盆、甑、澄滤器、钵、豆瓮、大口尊、碗、器盖等。罐、盆多为泥制灰陶,也有作浅灰色的。豆、平底盆、圈足鼎皆为泥制黑陶,素面磨光。

涧沟遗址的发现与研究,不仅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也为邯郸地区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涧沟遗址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生产方式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为我们认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图片

涧沟遗址中发现的不少器物,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标志性意义。



遗址规模与布局




涧沟遗址的规模与布局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遗址面积广阔,涵盖了大片土地,其中包括了建筑遗迹、墓葬、道路等多种遗迹类型。通过对遗址面积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规模和人口数量,进一步推断出当时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此外,遗址面积的大小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通过深入研究遗址面积,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邯郸涧沟遗址的规模和布局,进而揭示出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变迁。

建筑布局方面,涧沟遗址呈现出如下特点:

遗址内的建筑布局规整有序,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和相互关系,经过精心设计和布置。遗址内的建筑布局,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层次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被布置在不同的区域,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人们的居住和活动区域的划分。此外,建筑布局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一些重要的宗教建筑和文化场所被布置在遗址的核心区域,彰显了古代社会的信仰体系和文化价值。

在遗址中,城墙与护城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城墙是古代城市的重要防御设施,它起到了保护城市安全的作用。邯郸涧沟遗址的城墙遗迹表明当时城市的规模较大,城墙的布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城墙的建筑材料多为石块和土坯,结构坚固耐用。城墙的高度和厚度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城市安全的重视程度。

护城河是城墙外围的一道水体,起到了增强城市防御能力的作用。邯郸涧沟遗址的护城河遗迹清晰可见,其宽度和深度显示了当时人们对于城市防御的重视程度。护城河的水源多为附近的河流或水渠,通过合理的引水和排水系统,保证了护城河的水位稳定。

城墙与护城河的结合,形成了邯郸涧沟遗址的防御体系。城墙作为城市的外围边界,起到了阻挡敌人入侵的作用;而护城河则增加了城市的防御深度,使敌人更难攻破城墙。这种布局不仅展现了古代城市的防御智慧,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城市安全的重视。



“华夏**井”




涧沟遗址内还有两眼**的水井,之前,人们称之为“华夏**井”。

根据史籍记载,中国在黄帝时期就已经掌握了凿井技术。在尧、舜时代,流传着一首名为《击壤歌》的民谣,其中唱道:“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这表明古代中国人已经熟练使用井水作为饮用水源,并用其灌溉农田,提高庄稼收成。

然而,虽然古代文献中早有关于凿井的记载,但直到1957年,北京大学考古队和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涧沟遗址的发掘中,才首次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水井实物。

挖掘出的这两口水井位于陶窑附近,都是土井的形制,采用竖井窖穴的结构,深度约为7米,口径约2米左右。

在其中一口水井的底部淤泥中,考古人员发现了50余件具有典型龙山文化特征的陶壶、瓶、罐等器物,还有近百件残破的陶器。从陶器残破的位置来看,推测可能是因为汲水而不慎沉落井底。

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代中国水井的起源和发展,以及龙山文化的经济和社会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古代中国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凿井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涧沟遗址中发现的这两口水井被视为珍贵的文物,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井水利用和龙山文化的重要实物证据。这一发现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重视,并对中国古代水井的研究和文化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除此之外,涧沟遗址中还被挖掘出诸如石器、骨器、陶器、铜器等历史遗存,它们不仅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技术水平,也为研究该遗址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图片

“华夏**井”



涧沟遗址是了解古代邯郸的重要窗口




涧沟遗址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遗址,它不仅仅是一处考古遗址,更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组织与生活方式的重要窗口。

在这个遗址中,人们可以看到古代的社会结构,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社会结构的多样化与复杂性。不同阶层之间的人们相互关系和互动,决定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些社会结构的存在和演变,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组织与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涧沟遗址中,居住形态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的特点。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邯郸涧沟遗址的居住形态主要以地下室为主。这些地下室通常由石块、土块等材料建造而成,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和隐蔽性。居民们在地下室中居住,既能应对恶劣的天气条件,又能保护自己的安全。

此外,邯郸涧沟遗址的居住形态还展现了当时社会组织的特点。根据考古学家的观察,地下室的布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表明居民们可能存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规范。这种居住形态的规划和布局,反映了当时社会组织的一定程度的集中管理和协调。

该遗址是邯郸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通过对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可以深入了解邯郸地区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征。同时,涧沟遗址所蕴含的考古学价值不可忽视,通过对遗址的挖掘和研究,可以揭示出邯郸地区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为学术界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

涧沟遗址还具有教育和旅游价值,通过对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可以向公众普及古代文明知识,提高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涧沟村在2020年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园博园和旅发大会在复兴区的召开,为该村的蝶变带来了契机。村委会采取了果断措施,实施了企业拆迁,并进行了全村规划,打造了一个**特色的景区,同时保留了原有的村落风貌。

借助涧沟遗址的文化底蕴,涧沟村开展了一系列景观建设,其中包括了“华夏**井”文化墙、涧沟水街、井苑乐玩吧和特色民宿等独特景点。通过这些景点的打造,涧沟村焕发出了无限的活力,成为一个绿色生态村和文化引领的文明新村。

涧沟水街是沿街而建的商业街区,以水井为灵感,融入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提供了丰富的购物和娱乐体验。井苑乐玩吧则是一个儿童乐园,以水井为主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创意和欢乐的游玩场所。同时,涧沟特色民宿的建设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住宿体验,让他们更加亲近自然和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

通过这些景点的建设和宣传推广,涧沟村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体验,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收益。同时,涧沟村也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环境优势,为整个区域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涧沟遗址是邯郸的一颗璀璨历史文化明珠,也是一处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地。愿涧沟遗址历久弥新,我们的历史与文化永放光芒!

文章来源:赵都文化

阅读131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