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特质化分析

2018-12-07
来源:

摘要:在行业界定关键概念和明确主要理论依据的基础上,以对凤美文化传媒关于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及案例济南国际设计产业园区运营情况的实地调研调查结果为事实依据,通过凤美文化传媒运营战略目标定位的专业性、运营模式发展的专业性等特点、管理体系及支持体系的行业性,以及三大核心运营模式的特性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出了凤美文化传媒关于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主要特质。(作者:刘红强)


关键词:凤美;文化产业体系;运营模式;公共体系。


一、项目背景:

凤美文化传媒是产业聚集一站式服务专业运营商,济南国际工业设计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对山东文化产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这几年的运营实践看,无论是从模式本身,还是从专业文化资源的招商与开发利用方面看,该模式属于新型模式的探索之路。这些运营模式的探索有利于提高国内的园区运营方面是一个新的路子,他的核心综合竞争力可促进山东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试用专业学科理论与方法对凤美文化传媒及济南国际工业设计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特质进行剖析,为园区运营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进一步提升应用提供参考方向依据。

1、园区概念

园区概念在学术界一直没有统一定义,有时也可称为“开发区”或集聚区,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从实践表现看,园区是指由政府或其他开发主体划出一定区域范围,并通过在该区域内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改善产业发展的硬、软环境,形成适合于产业发展的各种条件,进而以现代经营理念及科学技术手段为基础,发展产业聚集区,最终实现城市经营、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生态共同进步的目标。从组织学角度,园区是一个区别于一般行政组织的特殊组织,其主要特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园区是具有竞争力的、开放的组织系统。一般行政组织在政府管辖区域内,依照法定程序,按照统一标准、统**程集中统一管理各项事务,履行行政职能和公共权力,是一种无须参与社会竞争的组织。而园区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竞争力的提升,它的组织形式是政府特派机构—管理委员会以及产业管理的混合结构。这种兼有公共性和私利性双重性质的组织形式,要求园区形成灵活开放、具有特色的内部组织机构及其制度体系。

第二,园区不仅追求公共利益目标,而且追求经济利益目标。园区不像一般行政组织,只是依法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其**的目标追求就是在法定权力支配下实现公共目标。而园区则不同,它既要代替政府在该区域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目标,又要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目标。这种特殊的二元目标构成要求园区不仅要充当区域管理者角色,还要以“企业家”经营理念进行园区运营管理。

2、文化产业园区

文化产业园区概念的表述虽然见人见智,但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本达到共识。如德瑞克·韦恩提出,文化产业园区是将文化与娱乐设施集中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它是文化生产与消费功能的结合。文化产业园区的分类标志很多。最重要的分类标志之一是依托不同资源进行分类。它将文化产业园区分为三类:

1)依托遗址文化资源,形成特色园区、2)依托创意成果,形成以艺术和科技相结合的文化园区、3)依托高技术人才,发展动漫科技产业园区。本文所研究的凤美文化传媒运营管理模式属于第三类。

在研究凤美文化传媒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过程中,一方面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线索进行,另一方面从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线索进行。

3、园区运营管理

组织运营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它的输人转化为输出的过程,是一个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运作系统的转换,使其价值增值,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组织运营管理主要包括运营战略定位、运营系统设计及运行和运营系统控制及完善3个环节。园区运营管理的双重目标约束是公共利益和经济利益**化,这就使得园区运营管理过程中,要体现新公共管理的特点,不仅要履行政府管理的职能,而且还要强调以经营为中心的理念。园区的运营管理包括园区运营战略定位、园区运营系统设计及运行和园区运营系统控制及完善3方面。园区的运营战略定位是指为了实现园区发展目标,制定出包括园区定位、资源优化配置、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运营战略;园区运营系统设计及运行主要包括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设计,以及实现运营战略的行为设计;园区运营系统控制及完善主要是对园区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偏差,制定与实施控制措施,最终达到对园区运营系统的更新完善。

4、园区运营模式

园区运营模式可以从园区的战略目标定位、园区的运营系统以及运行制度和园区运营模式控制手段3方面进行概括描述。

二、主要理论依据

主要应用组织运营管理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对文化产业园区特质进行分析。

1、组织运营管理理论主要包括3个理论模块,即运营战略定位、运营系统设计及运行、运营系统控制及完善。

本文分析文化产业园区的运营模式,主要以组织运营管理理论为基础,首先剖析园区组织管理机构的角色定位、结构、职能设置特性,并分析园区资源整合以及优化配置情况;其次,根据文化产业园区的园区、文化、产业3个属性提炼出园区运营中的3个核心模式—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公共文化项目建设模式和文化产业集群模式,并对这三个模式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根据文化产业园区的特殊属性,从环境建设、管理绩效、产业发展以及社会效益的角度,对于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系统进行评价和控制研究。

2、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区域内,以主导产业发展为核心,相关产业及支持体系在空间上形成集聚,并产生持续竞争力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四个基本因素(要素、需求、相关及支撑产业和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和两个辅助因素(政府和机遇)综合作用的结果。就微观视角而言,文化产业园区的本质属性是产业集群。本文依据产业集群理论,首先分析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形成的条件、相关支持体系、主导产业的发展以及与其他相关产业的空间发展和布局。同时,还包括对文化产业链上其他产业集团化发展模式的研究,最终提炼出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除此之外,在对文化产业运营效果进行评价时,从产业集群能力发展的角度来看,评价指标的设计主要是根据产业集群理论模型来进行,从产业的规模质量、产业链中各类产业的关联程度、协作程度、集群中中介服务组织体系的完善程度、产业链的完整性和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来对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群运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达到对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较为深人的研究。

3、新公共管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发展的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它以现代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主张政府等传统行政部门以“企业家精神”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改良,提倡行政部门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效益,建立高效、灵活的服务型政府。文化产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必须要秉承新公共管理的理念。本文依据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园区的管理机构—管委会及产业投资公司的组合形式进行分析,强调其本身的政府职能和市场属性,并针对园区管理机构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转变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在对园区运营效果评价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管理绩效评价,从管理机构工作效率和效果、管理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公众满意度3方面来进行。这都是将园区管委会置于富有竞争意识的组织运营部门来进行的。与此同时,在对园区运营模式控制和持续改造研究中,从对园区管委会的角色转换及传统的流程改造两个角度进行探讨研究,从而促使园区管理模式更具有现代经营理念。

三、开发模式比较

1、园区运营模式

基于以上园区的定义模式,目前园区运营模式基本可以定位三种模式:即1.0模式,2.0模式和3.0模式:

1)1.0模式从投资的方式上说一般是工业地产开发模式,开发模式成熟,易于操作,责任主体为社会投资人,政府责任风险小;政府承担部分政策补贴,支出压力小。劣势:投资人须有较强融资能力。由于融资期限短、利率高、资金易断链,一旦资金断链,给政府造成损失(土地资源、农民工工资无法兑现等不良影响); 投资人为回笼资金,导入产业层次低, 行业混杂,不易形成产业链集聚; 投资人重销售、轻运营,园区管理和产业培育“软环境”缺失。

2)2.0模式从投资的方式上说,一般属于政府平台自投模式,优势为是模式成熟,易操作,政策风险小;行政审批手续便捷,干预少;招商和管理相对统一。 劣势是政府平台融资受限,举债难度大;招商渠道单一、效率低,缺乏与业招商团队;缺少产业运营团队,产业培育意识不强 ,缺乏系统性的园区运营服务体系。

3)3.0模式即凤美目前所主张的开发模式:政企合作模式。优势具有A、策划、招商、运营一体化,提高园区产业发展的成功率;B、政企双方在招商渠道、机制、 资源、人才互补;C、产业孵化快,产业聚焦,产业链集聚,劣势分析为:A、程序复杂,涉及多部门协同;B、政策变化快,需掌握政策变化,适时调整; C、园区企业僵尸化,产业定位不精准,产业平台不成型,差距大,拖死饿死等,缺少主导,贴心服务跟不上。

2、核心运营机构平台

凤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10年,是中国专业的产业集聚一站式服务运营商之一。 以“推动区域产业与城市价值提升”为使命,以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产业升级的主题产业园(产业小镇)为核心产品,秉持“策划引领、产业先行、运营联动”的经营理念,通过“策划定位+运营联动+产业管理”一体化模式 ,为受托区域的产业发展提供从产业策划、规划设计、招商融资、一站服务、产业招商和运营管理的全流程服务。 实践证明,政企创新产业发展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区域产业集聚,实现集群展。

围绕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和战略区域,招商版图已布局北京、上海、杭州、河南、山东 、广州、深圳、厦门、吉林等经济发达城市。通过招商合伙人共享模式,以价值共同体为发展策略,以城市招商中心为着力点,以商(协)会为关键点,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力点,以信息化管理 为手段,系统化、专业化整合文化产业资源、企业资源、市场资源,为主题文化产业园(产业小镇)招商工作开展和引资项 目落地提供有力资源保障。伴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他们提供更务实、更专业的服务,为每一座城市赋予产业的生命力,推动区域产业发展!

3、定位价值意义

打造产业平台,他们抓住当前国际、结合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转换的重大机遇, 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和培育产业升级的平台。提升招商引资竞争力,他们实施了“筑巢引凤”战略,打造产业共享载体,整合产业链,降低入园企业成本,减轻入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压力,提升区域招商引资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土地集约利用,优化产业功能布局,提升园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培育企业新动能。

4、文化定位

初心使命:推动区域产业与城市价值提升,结合经营理念策划引领、产业先行、运营联动的模式。

发展愿景定位:中国产业集聚一站式服务领跑者,实施产业运营理念,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机会,提供企业发展的机会,提升自我成长的机会。

核心价值观:用心为客户创造价值,制定了园区运营理念,做好政府的助手,做好企业的帮手,做好产业的推手。

5、模式定位

通过核心定位—产业集聚运营商,核心产品—主题产业园、“新”“旧”园区转换、园区存量改造;产业方向—文化产业、设计产业、互联网产业、区域特色产业,服务内容—调研、策划、规划、设计融资、招商、运营、管理,价值体现—产业价值、城市价值、清晰的定位了模式方向。


四、以文化主导产业发展为主体,构建完整产业链条

济南国际工业设计产业园区由山东省出版集团建设,出租及物业服务,整体建筑面积11万平,一期使用5万平,配套专业免费公共服务空间,服务平台,法律保障,税务代理,会计记账,周期活动对接等一系列策划元素,已入住企业113家,运营时间2年,二期6万平,2018年11月份投入使用,目前储备计划入驻企业200多家,园区以文化创意、工业设计为核心,以传媒(文化)创意和产学研为特色,集聚创意、文化创意、数字媒体、影视文创文化平台、虚拟动漫科技等元素,打造现代高瑞文化创意服务业集聚,推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值化建设。通过专业文化设计创意性服务业集聚区,定位文化设计创意产品服务 空间设计创意设计服务、影视文化产品服务、商业艺术设计服务,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到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智能硬件开发、虚拟现实(数字新媒体)研发设计、移动终端APP研发,从高校文化创意改革性人才创新孵化区,到高校相关专业人才成长创业基地、产学研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园区采取济南市中区政府主导、由政府派专人成立园区服务中心,专向为园区服务,有政府聘请专业公司运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进行滚动发展拓展。以文化产业为核心,以文化(创意)设计和产学研为特色,通过引进国内外高端文化与创意资源,突出文化创意、影视广告传媒、影视动漫、文化金融、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地方产业基础、文化教育、产业孵化等资源优势,聚集新媒体运营、影视片制作、文化产品创意、文化节事活动策划、新媒体,农旅产业,体验互动内容等相关产业,结合专业运营、产业孵化、产业引导、产业基金、资本运作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基地,打造三方优质循环合作模式。


五、支持体系

1、专业运营

通过行业专业资源整合、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为园区提供专业运营管理服务,具体内容包括营造三个环境:营造人才环境,吸引优秀创意人才朝园区积聚;营造金融环境,吸引创投资本向园区汇聚;创新政策环境,促进创意型企业在园区蓬勃发展。提供三大基础服务:园区物业管理服务、园区基础商业配自服务、企业招商入驻服务。打造六大增值服务平台:市场交易平台、金融服务平台、 成果转化平台、人才引进及培训服务平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品牌推介平台。

2、协同创新

通过运营定位的产业集群对接,园区持续组织“创意活动走进园区”产业交流系列活动,促进北京文化传媒与地方文化创意、设计、高校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架起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产业对接的桥梁。金融平台的搭建,为园区积极展开与金融机构进行对接联动及筹建投资基金,深入挖掘建立园区企业项目库,为园区企业持续提供金融需求服务。产学研的摄入合作,园区积极展开与金融机构进行对接联动及筹建投资基金,深入挖掘建立园区企业项目库,为园区企业持续提供金融需求服务。通过人才引进及培训平台的有力搭建,园区持续举办设计沙龙分享活动,展开园区企业人力资源、法务需求调研,从而提供精准服务;组织多期“园区人才引进”系列活动,整合联动社会、高校人力资源,为园区入驻企业注入持续的新鲜血液。


3、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是文化创意产业园的“6+1”服务功能平台中的一个产业种子及科技成果孵化平台,依托地方乃至周边产业环境,依据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孵化器的新兴产业培育方向,孵化与投资相并举等方式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专业服务,建立“创业项目在众创空间孵化成功可变成园区入驻企业接受进一步加速孵化,孵化不足的创业团队可进入园区入驻企业就业”的空间与园区联动的可持读循环培育孵化机制,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承统,为创业者打造一个“可交流、可培训、可就业、可创业”持续发展生态圈。

4、园区入驻资质体系

文化类企业、机构、大师工作室及研发中心(创意设计、影视创意、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创意展示、设计创作、空间设计…)、MT(科技、媒体、通信)、领域创意设计型企业及机构、文化创意、新媒体等领域的院校产学研中心数字新媒体技术应用型企业及机构、文化产学研与创意设计型企业及机构技术平台支持类企业及机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器托管…)、文化类企业及机构(创意工艺与新技术、创意艺术融合…)。


5、服务平台建设

通过树立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市场交易服务,金融服务,成果转化服务,人才引进和培训服务,品牌推介服务,创客空间项目孵化,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就业服务等平台战略。

六、园区运营模式特质总结

可以看出,凤美传媒运营的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其中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的方式,专业化运营的核心模式体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多重支撑作用。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凤美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的特质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产业策划能力,整合行业及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智库资源,形成自身产业策划和产业定位能力,为客户提供具有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的策划方案,切实有效地帮助客户解决产业发展定位问题。

2、产业招商能力,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河南、杭州、山东、厦门、苏州、天津、吉林、 西安、台北形成联盟中心, 与全国知名商学院、商 (协)会、科研机构、知名行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形成深度合作单位,具有雄厚的产业资源和强大的产业导入能力。

3、运营管理能力,秉持做好“政府的助手、企业的帮手、产业的推手”的运营理念,凭借专业化 的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平台和高效的运营团队,实施“招得来、养得大”的园区服务新模式,实现园区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阅读126
分享
写评论...